朝气、地气、勇气
朝气、地气、勇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来法院工作已4年多时间,我先后在宋洛法庭、民事审判庭、木鱼法庭担任书记员一职,四年多的时间,让我从一名新兵变为一名老兵,从对工作的陌生到熟练掌握各种工作技能,从当事人的无理谩骂而心烦气燥到现在心平气和的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的讲解,苦过、累过,也想放弃过,但改变不只发生在我身上,四年来,林区法院也悄无声息的改变着,科技法庭、监控系统的建设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科技上的保障;宿舍、食堂为我们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活动中心的建设为我们在闲暇之余提供了更好的去处;还有工会每年的生日贺卡送给我们的贴心祝福,都时刻让我感受着法院大家庭的温馨,而我的成长更是从同事们昂扬的工作激情中、从他们在工作时充满智慧的技艺中,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奉献中,汲取的力量。今天是五四,青年是法院的未来,结合我以往的工作经历,我想我们应当具备三种气质--“朝气、地气、勇气”。
朝气:树理想,有活力
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人生本没有意义,但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意义”,只有心怀理想的人,才有坚定的信念、清晰的目标,才有不断前行,砥砺风雨的力量。我想先从自己的小事说起,通过司考是每个法律人的理想,记得09年复习司考的时候,我常常听《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困乏、疲惫时不断激励自己,最终通过C证,但我没有满足,也始终没有放弃,11年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A证,成功的喜悦至今还能回味。12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位咨询离婚的女士,因不满婚姻状况,给冯涛庭长发短信称服药自杀,在冯庭长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时间赶到那位女士的住处,拨打120,通过一夜抢救,最终挽救了她的生命,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尽职尽责。14年、15年,民事案件激增,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张丽庭长带领着我们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审判工作任务,每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是依法处理好每一案件,但这一简单的目标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同甘共苦、日复一日。昨天,王维庭长和我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回,虽然辛苦,可我们一路还是为成功处理一件大九湖坪阡征地拆迁纠纷而沾沾自喜,以上的点点滴滴,无论欢声笑语、汗水泪水,最终汇聚成我们大家的法治梦。当然还有很多的事例不能尽述,我想说,只要我们年青人树立好自己的理想,每天进步一点点,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我们离成功,离腾飞的日子就会更近一点。
地气:讲法律、懂人情
习总书记曾讲过“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法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法院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情商,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干警。调处群众的矛盾纠纷,用心服务群众,以情商升级作为支撑自己开展好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在工作时,一杯茶水相递、一把椅子相让、一张笑脸相迎,都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干警们的热情;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当事人的人际关系、纠纷的背景,拉拉家常,对案件调解都有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当然情商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但我想作为青年人最基本的就是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既要埋头办案,也要抬头看天下,正如李健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的《多读点看似无用的书》,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关注时事热点,关注行业资讯,从各种渠道汲取营养,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加深社会认知,都会让我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勇气:敢创新、有作为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年轻人最易接受新事物,最富有奋发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是加快发展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科技法庭是15年开始在民庭首先运用,可以说自己是院里运用次数最多的人,在运用科技法庭的过程中,我发现庭审笔录可以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在我记录笔录的同时,当事人也可以现场观看,对笔录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可以现场指出,予以更正,不仅节约了庭后当事人阅读笔录的时间,也保证了庭审笔录记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科技不仅仅带来的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新的机制,新的思维方式,创新便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总结归纳,发现优点,运用于实践。面对司法体制改革的巨浪,青年干警更应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抢抓新机遇,着力在学习上下功夫,在实践上做文章,在职责范围之内,在执行工作过程中,溶入自己的思考,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只有平庸的事业,没有平凡的工作。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脚踏实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把为民解忧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坚守的意义。
田 禾
2016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