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司法网格,共护绿水青山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2023年6月1日,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神农架林区人民法院、神农架林区人民检察院、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在大九湖湿地公园、大龙潭金丝猴保护研究基地举行大九湖湿地司法保护区、大龙潭野生动物司法保护地揭牌仪式。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敬元、神农架林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亚林、神农架林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卫林、神农架林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维出席揭牌仪式。
此次两个司法保护地的揭牌是林区人民法院积极响应今年世界环境日“同呼吸 共奋斗”主题的积极举措,旨在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的协同联动,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共同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同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的生动实践,通过在重要的生态功能核心区域建立司法保护基地,落实林区“三类五档”分区管控要求,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遗产和自然景观提供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和有力的司法保护。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的职能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一是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司法保护,守护“地球之肾”。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林区党委政府“加快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民事裁判的重要因素综合考量,让大九湖这一世界同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高山泥炭藓湿地再现生机与活力。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守牢“世界物种基因库”。坚持从严惩处与生态修复并重,对危害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加大打击力度,建立“专业法律惩治+生态替代修复+社会综合监管”的环资审判模式,把审判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再生动力”。三是加强水源地司法保护,筑牢“华中水塔”。充分考虑各环境要素对水源地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依法审查擅自毁林采砂、排放废水等危害生态系统平衡的行政案件,坚持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涵养水源地,为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筑牢绿色屏障。
参加揭牌仪式的杨敬元主任和二院领导共同表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牢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能力水平,坚持以最严格的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服务保障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发挥环境司法职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到审判执行全领域、全过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刑事、民事、行政责任的有效衔接。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国家公园管理职能,强化多元共治、系统治理,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再升级。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保护地效果。积极开展增殖流放、补种复绿、法治宣讲、警示教育、联合执法系列活动,强化司法供给,深化公众参与。
作为拥有国际重要湿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永久示范基地等世界级名片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神农架林区人民法院将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神农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构筑更加多点密集的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地网络格局,为推动新时代神农架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神农架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范例、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北模式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